徘徊村扇鼓腔
徘徊村扇鼓腔简介
类别:传统音乐 级别:市级
“扇鼓腔”相传由古代的巫舞衍变而来,兴起于何年,尚难考证,初步推测至少有五六百年历史。其原始意义可能为求医祈神、问天祭祖服务,原本主要活跃于春节、庙会、祭祀等重大节庆活动。徘徊村的扇鼓腔据文字记载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岁月变迁、几经演化,现已变成徘徊村群众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
从传抄的台词中可以看出,其宣传的内容多是为当时的政权稳定人心,提倡传统道德和伦理有常服务的,而其中的观点到现在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由于其表演形式并不十分复杂,创作新的内容上街表演也十分方便得体,用旧瓶装新酒心时代的宣传内容是比较容易的,也做过尝试,是非常有价值的!应该利用其表演形式,为当代文化思想宣传服务。
徘徊村“扇鼓腔”特色鲜明、特点突出、形式独特,具有地方文化特征和浓郁的农民生活气息,兼具喜剧性,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其艺术表现形式含有“京剧”、“梆子”等戏剧元素,演员表演全部身着戏装,分饰生、旦、净、末、丑等角色,其演唱使用方言,唱腔节奏缓慢拖沓、拖腔明快悦耳,多四句一拖腔,既善叙事,又宜抒情。其舞蹈动作不拘一格、丰富多彩,时而夸张、时而内敛,或滑稽可笑、或潇洒大方、或柔婉动人,极具观赏性和娱乐性。既能演绎小情景,又可制造大场面。其表演对时间和空间要求不高,不仅限于台上,台下田间街头都能拉场。可以说,徘徊村的“扇鼓腔”是流落在民间,具有较高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民间艺术“瑰宝”。
徘徊村扇鼓腔小剧团共整理、发掘、排练出《怕老婆顶灯》等十几部小戏(另有6部还未排练),让其登上舞台。并在之前的邢台县、西黄村镇的几届文艺比赛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