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奶奶顶的传说

 

奶奶顶的传说简介

 

类别:民间文学  级别:县级

 

奶奶顶,山名,位于邢台市区西南约45公里处,又名小西天,邢台县志上记载为栲栳红山、鼎梅山,主峰海拔1089米,孤峰接天,高耸入云,有“雷鸣阳光下,雨起半山间”之说,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名山和旅游胜地。山顶建有碧霞元君庙,当地百姓一般称之为奶奶顶。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三女儿,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除照察人间善恶之外,民间则多以送子奶奶供奉之。山顶有庙宇若干,然以碧霞元君庙为主。另有历代碑刻若干,其中有明代末年兵部尚书张镜心撰文的小西天建修圣母殿碑。

当地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碧霞元君的传说,最著名的要算是碧霞元君与真武大帝争夺奶奶顶的故事了。传说真武大帝遍游天下时,看中了此山,插剑为记,欲占此山修行。后来碧霞元君也来到此山,也想在此山修行,却看到了那把剑,知道有人已经先将此山占下了。但又不甘心舍弃此山,于此就拨出那剑,在土里埋了一只绣花鞋,然后再把那把剑插在上面。后来真武大帝与碧霞元君为此山起了争议,真武大帝说有剑为证,碧霞元君说有绣鞋为证。真武大帝明知是碧霞元君耍赖,却也不再争辩,愤然离去,另寻名山。碧霞元君遂占得此山,山以仙名,故俗称名奶奶顶。

奶奶顶的传说故事

一、剑鞘洞的传说

在离碧霞元君殿约16 米的地方,有一道直上直下的古洞,宛若一把剑鞘插在山顶而被称为剑鞘洞。该洞口呈椭圆形,长约一米,宽约半米,阴森森深不可测,冷嗖嗖直冒凉气。有关剑鞘洞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更多的则源于一个动听的民间故事。

远在女娲补天之后,自修成仙的真武神君云游天下,寻找得天独厚的修炼福地。当他悠然登上邢州胜地奶奶顶,只见这里丹崖叠翠,祥云缭绕,山上松青柏翠,竹紫桃红,山洞藤萝缠挂,泉水叮咚,群兽嬉闹,百鸟和鸣,真是个静心修炼的好地方。真武神君喜上心头,欣然选定此山为修炼静地,把手中宝剑插在山顶作为占山标志,便急急返回原住地收拾东西去了。

真武神君前脚刚走,东岳大帝的掌上明珠、碧霞公主便后脚来到奶奶顶。面对雄奇壮观的太行胜景,碧霞公主自然也是腊月萝卜动了心。当她掏出百宝囊要留占山标记时,却发现有人先她一步插下了宝剑。她见剑柄上刻有“真武”二字,便暗自思忖,早闻真武神君神通广大乃天下高仙,何不“弈棋找高手与他争个高低上下,也让下人知晓知晓俺三姑奶奶的能耐。”想到此,碧霞公主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施仙术拔出真武宝剑,随手把百宝囊套在剑上,重插在原地。

数天后,他们二人在奶奶顶不期而遇,互不相让都要独占此山。争吵声惊动了打此路过的南海观音,便连忙近前协调和解。面对中间证人,真武神君说他先插宝剑为证,碧霞公主则说她先埋下百宝囊为凭。观音菩萨让他俩各取标记当面验证。真武神君上前拔出自己的宝剑,一看剑刃却套在百宝囊上。观音菩萨面沉似水,面对人证物证,真武神君有嘴难辩,只好干吃哑巴亏,恨一声:“好男不跟女斗,”一气之下离开了奶奶顶。

碧霞公主虽说以大智大勇后发制人占据了洞天福地,但天生菩萨心肠的她自觉有负于人,便把自己的行宫大殿建于剑鞘洞—旁,常常以此洞为镜自责自律,竭力惩恶扬善普济众生,赢得了历代黎民百姓的崇拜和敬仰。从此碧霞公主便被尊称为三奶奶,神秘的剑鞘洞也成为奶奶顶一大奇观胜景。

二、子孙石的故事

子孙石是奶奶顶景区著名景观之一。子孙石是一块高7 米、宽4 米、长12 米的独立裸石。关于这块石头还有一个动听地传说。远在汉代时,刘邦与项羽争霸,在一次战争中刘邦战败,刘邦带着妻子逃到太行山中。正在这时,刘邦的妻子却要临盆生产。而项羽却带领着6 万人马追杀上来,真是火烧眉毛啊!刘邦急的直抓头皮,在土坪上走来走去。无奈之下,他在地上堆起三堆黄土,找来九个树枝插在黄土堆上,然后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每一个头磕的震天动地。刘邦的头都磕出血了,这举动声音惊动了山上的碧霞元君。碧霞元君掐指一算,得知刘邦日后能坐龙位,是一位不同凡响的开国皇帝。可眼下却遇上了大麻烦。为解刘邦燃眉之难,碧霞元君立即派遣两个侍女驾祥云前去相助。此时正值初春季节,天气乍暖还寒,阴冷的小北风飕飕地刮着,把人的心都刮凉了,冷得刘邦直打哆嗦。小北风刮得凉飕飕的,把刘邦的妻子吹得直筛糠,一时腹痛难忍,面部发青,嘴唇咬得都淌出了血。两位仙女一看不好,其中一个连忙在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口中念了咒语,小石块立刻变成一块巨石,挡住了冷风。仙女近前扶好刘邦妻子,一口仙气吹向其腹部,只听“哇”的一声,孩子落地了。一仙女抱起孩子,一仙女帮助夫人给孩子包裹好,并把随身带来的仙鹿奶汁让夫人喝下,刘邦夫人立马体力恢复,精神振作。刘邦看了连连道谢,夫妻两人跪行大礼叩谢。礼毕抬头一看,两位仙女不见了,只有挡风的巨石,于是刘邦又冲着巨石嗑了三个响头,用手指血在巨石上写了“顺子石”一表谢意。后来人们念走了音就叫成了“子孙石”。

三、滴血树的来历

在奶奶顶山腰的石径旁,生长着一株约有1200 多年的稀世树种———滴血树。据现场考察观测,这株滴血古树系子母连体,长为一粗一细两个树身的珍奇古树。粗树干身高18 米,胸围3.6米,需两三个人才能抱得拢。树冠覆盖面积200 多平方米,像一把巨伞为游人洒一片绿荫。遗憾的是1992 年冬,奶奶顶奇降百年罕见大雪,拦腰硬将粗树干折断。值得庆幸的是粗树干折断后,新陈代谢般使其细树干出入头地展示风采。细树干身高16 米,胸围1.1 米,亭亭玉立俨如一位妙龄少女引入注目。

据当地人介绍说,滴血树在我国北方仅此一棵。前不久经有关林业专家鉴定,此树天下奇绝确为珍品,很可能属世上稀有树种车粱科目。该树枝条呈紫红色,叶似红叶状,折一枝便滴血不止,连续可滴七七四十九天,故名滴血树。更为神奇的是,采集滴血树的汁液点眼,对防治各种眼疾眼病颇为灵验。每到春暖花开,各地游人便纷纷前来观赏稀世宝树。并用小瓶接几滴滴血树的汁液带回去珍藏备用。

树滴“鲜血”本为奇,“血”能治病更为奇。有关滴血树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远在盛唐时,奶奶顶山脚下的大寨门村有一梁姓富户,梁家千金梁小姐年过二八,宛若天仙下凡一般楚楚迷人。她心灵手巧,天性善良,是方圆百里挑一的好闺女。令人不解的是,梁小姐竟偷偷爱上了她家勤快英俊的年轻长工胡海生。一对情人山盟海誓暗订终身。东窗事发,梁员外一怒之下便把胡海生赶出家门,不幸惨遭蛇咬一命归天。粱小姐闻讯后,百感交集泪如泉涌,当夜偷出家门草葬了心上入,悄悄躲在深山草丛中呜呜咽咽泣诉了七七四十九个时辰便也追上了黄泉路。从此,在梁小姐哭死的地方便神奇地长出这株滴血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