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说非遗】邢台县特有的地方剧种

发布时间:Mar 6, 2019 | 作者:


邢台县境内有着丰富的非遗文化,这些非遗文化题材多,流传广。西部的天河山,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这里不仅有流传广泛的民间故事,还有与传说相关的大量古地名和文化遗存。邢台各县还有很多民间歌谣,反映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并被收入《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数千的历史长河中,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着的文化财富。来看看邢台县特有的地方剧种吧。

长信排鼓

长信排鼓是邢台县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鼓乐,据县志记载排鼓起源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在邢台县广为流传。现集中在郭村、会宁、兰羊、口头、东良舍、孝子村、盖宗、长信、石相一带。长信排鼓增添节日气氛,也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

相传明代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来一户林姓人家,安家落户在长信村。当时遇上大旱之年,林家为祈求上苍保佑风调雨顺,就在村西口盖庙塑神求雨。为了感谢天降神雨,林氏就一手拿铜盆,一手执木棒在神前狂欢敲打,并逐渐改为敲鼓敬神,这便是最初的排鼓。

长信排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场面宏大,群众基础广泛,并以其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独有艺术效果为大家所喜爱。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不仅用排鼓敬神,而且也用来庆丰收、庆春节、庆婚嫁,使之演变成为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因长信排鼓是由长信村林姓人氏传承发展的,且居住在村西,故又名“西林社排鼓”。传统排鼓一般由12人、24人或多至40人组成,乐器有大、中、小圆鼓,小锣、大铙、大钹等。表演时,演员身着古战服,按阵型排开,大鼓指挥,小锣引导。按照传统套路,首先两队出场,由两人对敲或四人对敲,后队形逐渐扩大,又变为“十字披红”、“双插花”等,表演时,鼓乐齐鸣,节奏变化多样。表演者随着鼓点变化,不断变换队形,鼓点渐渐缓慢,队形变成“蛇盘道”,队形变幻无穷,群情激昂,让人眼花缭乱。最后在欢快的鼓点指挥下表演终结。

邢台县长信排鼓形式灵活,铿锵有力、气势磅礴,富有丰富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也是一种健身娱乐的文化形式,在当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长信排鼓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增强了群众体质,对促进生活和谐,繁荣群众文化,弘扬民间艺术具有重要作用。2007年6月“长信排鼓”被河北省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微信图片_20201022213346.jpg

梆子腔

邢台梆子腔,又称邢台淮调,又名河南调。淮调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剧种。解放前即在该区邢台、沙河及南和等县广为流传。它的代表剧目多为喜剧,如《铡赵王》、《豹头山》、《三叫门》等。大都具有引人入胜的情节,精彩动人的表演。它浓郁的乡土气息,更加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和赞赏。淮调唱腔、音调高亢,旋律动听。在部分唱腔及过门中,配有打击乐器锣、鼓、钹等,听起来红火热闹,气氛欢快。淮调的唱腔,主要分头板、二板、流水和三板等,另外还有不少曲牌。在地方戏曲中,它的唱腔是比较丰富多变的。

淮调的乐器有板胡、二胡、低胡、大铙、大钹以及大梆子。淮调又名大梆子腔,大概也是由此而来的 。2017年3月,邢台梆子腔被公布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书花是邢台梆子腔第四代传人,学习表演梆子腔,已有三十余年。据她介绍,梆子腔是因其以硬木梆子击节为特色而得名。“梆子腔”在清朝末年传入邢台桃树坪村,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源于从陕西流传而来的秦腔,是戏曲中最早采用板式变化结构的声腔。秦腔流传至此,村民与当地老弦子腔相结合,再融入本地方言和腔调,成为独具特色的“桃树坪梆子腔”。它以硬木梆子击节,并以不同形制的板胡主奏乐器;调式多为“徵”调式,唱调为上下句式,再以华彩流畅的花腔乐句为辅;曲调多以七声音阶为主,旋法上多采用跳进,闪板形式,整个音乐风格高亢激越,悲壮而粗犷。老一辈梆子腔传承人相继去世,在世的传承人都已年近花甲,未来的传承者却还没有着落。又面临着资金短缺,舞台设备破旧,剧本保护不当等问题,传承百余年的邢台梆子腔,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微信图片_20201022213352.jpg

鸳鸯鼓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这是卢照邻《长安古意》中的著名诗句。自古以来,鸳鸯总是象征美好的爱情,代表着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在河北省邢台县晏家屯镇薛家屯村,有一种“鸳鸯鼓”,其来历也与爱情有关。奇特的鼓点,欢快的鼓曲,深受当地村民的喜爱。2017年,薛家屯村鸳鸯鼓被列入邢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于年代久远,几经变迁,最终真正继承鸳鸯鼓的是李氏家族。鸳鸯鼓的乐器、鼓调源自民间,形成、演化源于农村。这些年,薛家屯鸳鸯鼓走出村庄,在传承老辈鸳鸯鼓的基础上,李树贵融合当地其他鼓种,丰富了曲目内容,使其变化繁多,鼓点节奏层次分明,顺序流畅。2017年,鸳鸯鼓被列入邢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鼓艺传承上,李树贵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先教学得快的人,再让他们教其他人,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目前鸳鸯鼓队人数有50多人。一些年轻人也作为团队的新生力量加入进来。

微信图片_20201022213407.jpg